從2023年虧損超百億元,到2024年上半年盈利近60億元,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郵保險”)在短短半年里實現了經營業績的大反轉。
2024年9月10日,中郵保險在成立15周年之際舉辦了一場媒體交流會。在交流會上,中郵保險管理層回答了經濟觀察報關于公司業績變動的問題。
中郵保險于2009年8月4日由原保監會批準成立。依托于郵政網點優勢,中郵保險近些年實現了規模的快速增長。截至2024年6月末,中郵保險總資產規模達到了5827億元,位居行業第8位。
業績增長為哪般
經濟觀察報梳理保險公司半年報發現,2024年上半年,中郵保險實現凈利潤56.8億元,僅次于泰康保險,排在非上市保險公司的第二位。去年底,中郵保險交出了虧損114億元的經營成績單。
據中郵保險綜合辦公室總經理曹勇介紹,2024年上半年,中郵保險實現保費收入1054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續期保費為699億元,同比增長62%,占總保費比重的66%,同比提升17個百分點,接近行業頭部水平。
對于公司業績增長和實現盈利的原因,中郵保險財務部總經理陳志峰告訴經濟觀察報,利潤指標是公司經營結果的體現,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首先,負債端產品多元化策略使得價值提升和成本壓降效果非常明顯,公司新單成本率已經整體壓降了63個百分點;其次,公司在資產端對投資結構進行了調整,整體投資收益符合預期,并貢獻了近四成的利潤;最后,新會計準則實施后,保險合同邊際服務攤銷的調整會對一些保單價值進行釋放,為公司提供了穩定的價值來源。
半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6月末,中郵保險的投資資產為5796億元,凈增1030億元;實現投資收益109億元,年化財務投資收益率為4.08%,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為11.58%。
受保險行業“報行合一”政策的影響,不少保險公司的負債成本均有所降低,這也釋放了保險公司的內含價值。所謂“報行合一”,是指保險公司向監管部門報送產品審批或備案材料中所使用的產品定價假設,包含費用假設等,要與保險公司在實際經營過程中的行為保持一致,不能謊報虛報、相差過大。
曹勇表示,今年上半年,中郵保險的新單負債成本率為3.32%,同比壓降63個百分點;新業務價值為80.2億元,同比增幅16%,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位列行業前五;剩余邊際余額為576億元,較年初增加178億元,為公司奠定了良好的利潤基礎,近三年年均增加130億元以上。
而新舊會計準則的切換對不少保險公司的業績都產生了影響。新準則指的是中國財政部2017年修訂印發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和2020年修訂印發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根據規定,我國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保險企業自2023年1月1日起實施新準則;其他保險公司則自2026年1月1日起實施新準則。目前,不少非上市保險公司正在準備或者已經進行了會計準則的切換。
值得注意的是,新保險合同準則對保險服務收入和保險服務費用的確認原則進行了重要調整,以更真實地反映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果和利潤來源。
保險服務收入主要來源于保險公司提供保險服務的收益,其構成包括合同服務邊際的攤銷、非金融風險調整的變動、預計當期發生的保險服務費用以及保險獲取現金流量的攤銷。其中,合同服務邊際攤銷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將初始的合同服務邊際逐漸攤銷到利潤表中的過程。攤銷的目的是反映保險合同在服務期間的實際成本與收益,確保利潤的平滑和合理分配。
光大證券的一份研報指出,在新保險合同準則下,精算假設調整對未來利潤的有利影響不允許計入當期損益,而必須分期確認,這有效制止了個別保險公司采用調整精算假設的方法來操縱利潤,同時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此外,新會計準則對于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匹配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郵保險董事會秘書劉晉成表示,中郵保險在負債端和資產端均有12個字的經營策略,其中負債端的策略為“穩規模、降成本、縮久期、增價值”,投資端的策略為“優結構、強直投、加久期、穩收益”。與此前相比,中郵保險在資產負債兩端久期出現了“一加一減”的情況,這也體現了新環境下資產負債匹配管理的新變化。
扭轉“一險獨大”
前不久,來自中郵保險的億元保單一度在保險行業刷屏,這使得中郵保險的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受到關注。
近年來,增額終身壽產品可以說是中郵保險保費增長的重要支柱。在中郵保險2023年的期交新單中,傳統壽險業務占比高達99%。
曹勇表示,這一情況在2024年已經發生了改變。數據顯示,在中郵保險上半年期交新單保費中,傳統終身壽占比壓降至49%,分紅年金、分紅終身壽占比分別為27%、22%,迅速扭轉了“一險獨大”的失衡局面。
8月2日,監管部門下發《關于健全人身保險產品定價機制的通知》,要求自2024年9月1日起,新備案的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5%;自2024年10月1日起,新備案的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0%,新備案的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上限為1.5%。
這是監管部門面對保險行業存在的利差損風險進行的一次糾偏。為了應對利率的走低,保險公司也紛紛調整產品結構,加大分紅險的占比。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的管理層均表示,分紅險占比有望達到50%以上。
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郵保險期交保費新單達到了300多億元,其中分紅險比例占比為49%。
中郵保險總精算師焦峰表示:“對于中郵保險來說,下一步將繼續保持產品結構調整的趨勢。分紅險占比的增加可以增強公司在經營上的韌性。分紅險具有收益彈性的特點,不僅有利于客戶抵御長期通脹,更有助于減輕保險公司應對利差損風險和集中退保帶來的流動性風險。目前,中郵保險是兩條腿走路,傳統險仍然是公司業務支柱之一?!?/p>
“在保險行業在完成預定利率切換后,傳統壽險新業務的負債利率會降到2.5%以下,目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2.2%左右。這個差額大大降低了保險公司面臨的利差損風險,同時也說明新單業務的成本是基本可控的。”焦峰說。
走出舒適區
一直以來,中郵保險都是中國保險市場較為特殊的存在,依托于郵政既有網絡和資源提供銷售、服務和相關輔助管理工作,使其保險銷售在縣域市場實現了較為快速的增長。
2011年,原保監會曾發文明確提出,中郵保險設立省級分公司后,可委托當地省郵政公司通過所轄的市、縣(區)郵政局輔助履行中郵保險當地業務的非核心相關管理職責。這也意味著中郵保險有著銀行系險企難以比擬的資源。
在郵政渠道的助力下,中郵保險僅用15年就將其業務規模提升至壽險行業前列。隨著宏觀環境的變化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中郵保險也走出舒適區尋求變化。
中郵保險業務規模的快速增長,也加快了資本金的消耗。2022年起,中郵保險開始啟動戰略引投工作。2022年1月6日,友邦保險斥資120億元入股中郵保險,持有24.99%的股權。這是中國壽險業有史以來最大的增資擴股引戰項目。據經濟觀察報了解,項目落地后,友邦保險派出了7人工作團隊長期入駐中郵保險,在精算、渠道、科技等多個業務環節予以幫助。
也是自2022年初開始,中郵保險持續開展了大規模的市場化招聘,所有領導崗位集體接受重新評定。隨后,中郵保險也迎來了公司首位職業經理人李學軍,打破了公司總經理出自郵政體系的慣例。
李學軍執掌帥印后的第一件事是推動中郵保險進行改革。據中郵保險方面介紹,圍繞郵銀渠道的優勢,中郵保險開展了深耕原有渠道以及渠道外拓等方面的改革。在深耕原有渠道方面,中郵保險探索了專職講師、兼職講師、保險規劃師三支隊伍的建設;在渠道外拓上,中郵保險在銀保渠道、中介渠道、團險渠道進行發力。
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郵保險銀保、團險、中介等新渠道的新單保費占比達到了11.3%,同比提高3.8%。其中,銀保渠道外拓新單保費為23.9億元,占比6.7%;團險新單保費為7億元,占比2%;中介新單保費為9.1億元,占比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