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fn id="vqgk9"><acronym id="vqgk9"></acronym></dfn>

        <code id="vqgk9"></code>

        反映科技成就 激勵人才創新

        中國科學院集郵協會會長 邱舉良2023-12-12來源:中國郵政報

          為了做好《科技創新(四)》紀念郵票選題工作,我們匯總了國內外數十家權威科研機構和新聞媒體評選出來的2021年和2022年十大科學進展、十大科技新聞的內容,梳理出這兩年我國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成果25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成果26項、“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成果20項、“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成果9項。按照科研成果的創新度和影響力以及科學領域分布等指標,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對這80項成果進行了認真分析,形成了《科技創新(四)》紀念郵票的選題建議,提出了優先考慮的5項成果和備選5項成果,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多次討論,確定最終方案并報國家郵政局批準。這5枚郵票是:人工合成淀粉、多年生稻、“祝融號”火星車、夸父一號、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 

          今年6月初,《科技創新(四)》紀念郵票的選題確定后,我代表中國科學院集郵協會陪同北京郵票廠的責任編輯溫文雅老師去了位于天津的人工合成淀粉研發地、云南大學在勐海的試驗基地(多年生稻研發地)和位于四川稻城縣的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進行實地調研,為郵票設計者收集第一手資料,得到相關項目單位領導的高度重視。他們一致認為,中國郵政和中國科學院將項目成果通過國家名片的方式加以宣傳,不僅有利于擴大我國科技實力在國際上的影響,而且有助于激勵科研人員進一步加強科研創新。相關科技人員在緊張的研發工作之余,為我們詳細介紹了科研成果的創新點、重大意義和應用前景。初步設計稿提出來后,他們又從科技角度嚴格審查,提出修改意見或者給予認可。 

          在該套紀念郵票的設計過程中,郵票主創人員可謂煞費苦心。設計師拿出初步圖稿后,圍繞相關科技人員項目成果的創新點征求意見,不斷修改。譬如“多年生稻”這枚郵票圖稿的設計,從名稱上就有講究。人們習慣將稻稱作水稻,但在這枚郵票的命名上去掉了“水”字,因為這種稻不一定栽種在水田里,還可以在坡地上種植。另外,“多年生”的概念并非“割了一茬長一茬”,實際情況是這種稻在收割一茬后,從根部分蘗出新芽,而不是從莖桿上再長新苗。我們在田間考察時,特意找了一株稻苗,小心翼翼地刨開它的根部,形成一個剖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根系和新芽的情況。我們拍了許多照片提供給郵票設計師了解這個情況,并請設計師在繪圖時盡可能地將這個創新點表現出來。精益求精、完美呈現,是這套紀念郵票的設計亮點。 

          該套郵票將重大科技成果的創新點和要素濃縮在小小的方寸之間,將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融為一體,通過這樣的載體傳播我國的科技發展成就,更加貼近大眾,同時能夠吸引青少年、學生,讓他們接觸到在課堂上和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也能讓大眾感受到科技創新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比如表現“人工合成淀粉”和“多年生稻”的兩枚郵票,就涉及保障糧食安全的問題,與我們的一日三餐息息相關。 

          我相信,《科技創新(四)》紀念郵票的發行,一定會在我國的科技界特別是在青年科技工作者中產生很好的激勵作用。將重大科技創新成果通過郵票的形式加以宣傳,是對科技人員刻苦鉆研、勇攀高峰的一種認可和褒獎,更將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調動創新精神,在解決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頸問題上敢于擔當作為,努力實現更多的從0到1的突破,搶占科技競爭的制高點,打造未來發展的新優勢。 

          中國科學院集郵協會成立于1988年4月28日(首套《中國現代科學家》郵票發行之日),是中國科學院系統內集郵愛好者組成的群眾性文化團體,常年堅持組織“雙月”學習、交流和講座,積極參與“科普活動周”“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中國科學院科學節”等活動。中國科學院集郵協會配合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長期以來積極參與郵政部門對科技專題郵票和郵品的選題論證、實地考察、設計制作,以及專業咨詢和鑒定的各項工作。協會曾與中國集郵有限公司聯合推出了《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系列紀念封和《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系列紀念封,在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方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我們愿意與集郵界和社會各界聯手開展各項集郵活動,大力宣傳我國科技發展成就,弘揚科學精神。愿我們的國家因科技更加強大,人民的生活因科技而變得更加美好!

        91视频最新网站,欧美日韩导航,无毒不卡在线播放,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