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fn id="vqgk9"><acronym id="vqgk9"></acronym></dfn>

        <code id="vqgk9"></code>
        “90 后”的郵政情緣
        來源:中國郵政網時間:2019-09-10

          幾天前,家住越城區鶴池苑小區的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浙江省紹興市分公司退休職工凌明煌前往醫院看病,站在醫院大樓里往下望就是紹興市分公司的大院,看到幾輛新能源投遞車正在分公司進進出出,他不由地感嘆:“變化真大呀!”

          凌明煌生于1926年,今年93歲。他是新中國第一批郵遞員,浙江省第一批三等勞動模范。在1980年退休前,凌明煌曾用腳步、自行車,丈量紹興的大街小巷,將一封封信件、一張張匯票、一份份報刊送到千家萬戶。

          70 年間,細數回味“郵”故事

          “7月19日早晨6時30分,十幾部腳踏車飛一樣騎進了火車站月臺, 等小伙伴們準備停當, 從上海方面來的213次列車很快到站了。下車的旅客才剛剛檢票,十幾部腳踏車已經滿載著郵袋飛奔而出……”1959年7月29日,《紹興日報》上刊載了這樣一則新聞。這份報紙,凌老收藏了60年。翻開早已發黃的舊報紙,工作往事一幕幕浮現在凌明煌的腦海中。這是紹興市郵電局投遞小組24名投遞員的故事,凌明煌是小組長。每天清晨,投遞員接到從火車上運載而來的報刊、信件后,就馬不停蹄地開始投遞了。

          凌明煌是紹興市郊凌家山村人。1946年,剛滿20歲的他從田間地頭走進了電信公司,成為一名電報員。1951年,紹興郵政、電信合并,成立紹興市郵電局,凌明煌被分配到投遞崗位,一干就是30年。30年寒來暑往,凌明煌總是第一個來到單位,每天早上5點開始分揀、整理信報,做好投遞準備工作。

          在解放初期,工作條件艱苦,送報送信全靠步行。從紹興市東街出來,往北走去洞橋、往南走向延安路,來回動輒一個多小時,凌明煌和投遞員們靠著雙腳,將報刊、信件送到城市的每個角落。

          有了自行車, 送信效率變高了,但信件量也與日俱增。凌明煌記得,從上世紀5 0 年代開始,匯兌業務發展迅速,投遞員每天投送的匯票很多。當時,為了及時傳播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郵電局對黨報的投遞時限有著嚴格規定。要保證在每天上午1 1點前投送完各級黨報黨刊,對此,凌明煌和伙伴們經常推遲吃午飯的時間。在投遞過程中,凌明煌還遭遇過意外。有一次,他前往都泗門送信,騎車上坡時,正好與一輛農用拉貨車相撞,凌明煌被緊急送往醫院,隨后被診斷為腦震蕩。為了不耽誤投遞工作,沒休息幾天,責任心強、也閑不住的凌明煌又騎著自行車送報送信去了。

          在30年的投遞生涯里,凌明煌記不清“救活”過多少封因地址不清或無接收人等原因投遞不成功的“死信”,但有一件事卻讓他一直記掛在心。上世紀50年代初,凌明煌拿到一封從武康縣(后并入德清縣)寄來的信,上面寫著“紹興市大行橋步敍弄,交張X毛同志請轉交莫寶華同志收拆”。信上沒有寫門牌,當時的紹興也沒有“大行橋”和“步敍弄”。根據諧音,凌明煌猜測可能是大云橋和菩提弄,他便挨家挨戶去找,但幾次無果。

          按照郵政投遞的規矩,這樣的信件,只要蓋上一顆“查無此人,退回原處”的印章即可,但凌明煌卻不想放棄。他抽出空閑時間,專門去拜訪當地的居委會主任。主任告訴他,這里原本有一個姓莫的居民,但名字不叫“寶華”。這條線索給了凌明煌信心,他寫信給武康縣的寄信人,對一些信息進行核對交流。最終,他找到了真正的收信人——一位名叫莫樹堂的老人。原來,莫樹堂的女兒在抗日戰爭時期與家人失散,抗戰勝利后,老人、女兒曾通過各種辦法相互尋找,但都石沉大海。正是這封信,讓女兒找到了父親,使失散十幾年的父女重新團圓了。這件事讓凌明煌一直很感慨:“我們這份工作,承載著許多親人之間的聯系,所以無論什么時候,我都要認真仔細地把信送到?!痹趲资甑耐哆f生涯里, 凌明煌不斷感受著這份普通工作的意義,從他手上送出去的有上級對下級的重要指示,有來自邊疆的建設消息,還有“情抵萬金”的家書。在他看來,一封信,就代表著一顆心。郵政人對待每封信,都當盡心盡責、不負所托。作為投遞班組小組長,凌明煌也積極照顧著小組成員。冬季,每逢雨雪天,他總會在辦公室里生好一個火爐,讓投遞回來的同事們取暖烘衣。夏天,他則在清晨起來燒好水,涼好了放在桌上。1951年,因為工作表現突出,凌明煌被評為浙江省首屆三等勞動模范。

          70 年后,感慨巨變“郵”幸福

          雖已過鮐背之年, 但凌明煌耳不聾、背不駝、聲音洪亮、步伐穩健。每一個初見他的人都會感嘆老人身體的健朗。他說,自己之所以老來身體好,就是因為年輕時每天從事投遞工作,長年健步騎行。“生命在于運動”。

          退休后,凌明煌仍保持著健步行走的習慣。每次走到家附近的延安路,他總會朝著寬闊的馬路望上一眼——幾十年前,自己用腳步丈量的小道,如今已車流不息。每當看到一抹郵政綠不時穿梭其間,凌明煌的心頭總會涌起一股親切的暖意。

          凌明煌說,1980年他退休的時候,自行車還是緊俏物件。30多年了,郵政電動車、新能源汽車、郵政飛機,投遞運輸工具迭代更新。而當初他所在的投遞班組,24人的投遞接力棒已經傳遞到了389人的“郵遞小哥”手中。歲月更替,生產工具與時俱進、生產效率大幅提升,但投遞員們精準精細的投遞標準不曾改變,他們一如既往地保持著為民服務的初心。

          “爸爸,我們郵政儲蓄銀行在香港上市了!”

          “爸爸,2018年中國郵政連續8年入選世界500強企業!”

          “爸爸,湖州安吉那邊的深山郵路都用無人機投遞了!”

          同樣在郵政退休的小女兒總能給凌明煌帶來郵政新消息,這些巨變讓他驚喜和感動。他不會忘記在1954年,作為紹興市第一屆人大代表,自己在發言時深情說出的那番話:“我是舊社會的苦孩子,正是因為黨和國家的關心,因為這份事業,讓我感受到了幸福?!备F苦出身,從莊稼地里走出來,一輩子辛勤工作,如今面對社會的大發展、企業的大變化,享受退休后安寧生活的凌明煌坦言自己與有榮焉、幸福感更強。

          至今, 凌明煌還保存著許多值得紀念的物品:兩枚勞模勛章、1951年被評為省勞模時和其他勞模的合影、作為投遞小組長發表在報紙上的文章等。閑來無事,凌明煌都會拿出來翻看,并由衷感嘆:“這輩子干郵政投遞,我覺得真光榮!”

          (作者單位: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浙江省紹興市分公司)


        凌明煌是新中國第一批郵遞員。 黃霄 攝

        《紹興日報》報道投遞班組事跡。黃霄 攝

        勞動模范獲獎獎狀。 黃霄 攝

        91视频最新网站,欧美日韩导航,无毒不卡在线播放,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