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是快遞業務中場景最為復雜、服務最難以標準化的“老大難”環節。
據《郵政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數據顯示,2020年快遞業務量預計將達到700億件,2018~2020年快遞業務量復合增長率為19.5%,未來不斷增長的業務量將給物流末端帶來極大的配送壓力。同時,京東物流推出“京準達”服務后,天貓和菜鳥開啟了30分鐘達、1小時達、2小時達等即時物流服務,閃送提供全天候60分鐘同城遞送服務,客戶需求的多元化催生出更多的細分市場,加大了末端環境的復雜程度。
據阿里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電商物流人員中,快遞人員占比高達58%,末端配送是一個勞動密集型領域。按照目前的配送效率計算,未來3年快遞員缺口將在100萬人左右,且超過八成的快遞員平均工作時長在8小時以上,電商促銷旺季超過12小時,工作強度已處于較為飽和的狀態。同時,據中消協數據顯示,有32.3%的用戶等待快遞員上門收寄包裹時間超3小時,59.5%的用戶會遇到快遞員上門派件時不在家的情況,44.8%的用戶認為等待快遞員派件時間過長??旒恼`派、錯派、漏發、丟失等問題也是降低用戶體驗的主要痛點。
面對“最后一公里”的復雜環境,智能快遞柜作為快遞行業“最后一公里”的解決方案應運而生,其市場規模在需求和資本的雙重推動下節節攀升。
智能快遞柜之所以發展迅猛,是因為其對用戶、快遞員、社區等多方都帶來了幾乎立竿見影的好處。據艾瑞調查顯示,用戶使用智能快遞柜取件的時間一般集中在18~22點,而大部分快遞員在這段時間都不會派件,智能快遞柜恰好解決了這一時間錯配的問題;同時,用戶對智能快遞柜的時效性、便捷性和信息安全性等方面的評價也較好;智能快遞柜還解決了快遞員的工作難點,快遞員可以根據快件數量、配送地點等信息合理規劃時間,并有效規避由于收件人不在家而造成的等待及反復溝通時間過長的問題,提高了快遞員的配送效率,甚至擴展了服務的輻射半徑進而提升快遞員收入水平;對社區而言,智能快遞柜的引入升級了公共基礎設施,物業還可以借此提升服務水平。
不過,智能快遞柜成本高昂也是不爭的事實:營收方面,市場對快遞柜向消費者或快遞員收費褒貶不一。消費者認為,自己在網購商品時已經支付了相應的運費;而快遞員為不同大小的快遞支付不超過3角、5角、1元的費用已經是極限;在成本方面,目前市場上一臺智能快遞柜的成本約為1.8萬元到6萬元、一年的運維成本可達到10萬元。
目前,智能快遞柜市場主要有快遞系、電商系和第三方企業三股力量。快遞系以中郵速遞易和豐巢為代表。以豐巢為例,騰訊優圖為豐巢提供了三大支撐——實名認證、人臉核身以及人臉檢索,這將讓豐巢取消現在的輸入寄件碼寄件的環節,用戶僅需掃臉即可完成操作。截至目前,豐巢的智能快遞柜已覆蓋全國100多個城市的75000個社區,用戶規模超1.3億人,快遞柜數超10萬組,日均包裹處理量超900萬件,處于智能快遞柜行業的領軍地位;電商系代表主要為菜鳥、京東、蘇寧易購的自提柜業務。目前電商系的快遞柜數量相對較少,宣傳力度也不大;第三方企業的代表性品牌有江蘇云柜、上海富友、日日順等,主要發力細分市場和局部市場。2016年10月,中集e棧、富友收件寶、云柜組成創贏聯盟,三家的快遞柜網點數量超過了6萬個。2017年9月,豐巢收購中集e棧,從此第三方運營的智能快遞柜退居邊緣位置。
其中,與豐巢相比,中郵速遞易在智能快遞柜業務推進等方面有著較強的資源優勢:一是中國郵政歷來承擔著普遍服務的重任,中郵速遞易將傳統信報箱升級為智能信報箱,構成“24小時便民服務=智能快遞柜+大型自提柜+小黃筒+智能信報箱”模式,將產生“1+1>2”的效應;二是中郵速遞易的股權結構中有菜鳥網絡,可對接阿里系電商平臺,面向所有快遞公司提供派件、寄件服務,業務擴張上有保證;三是由于智能快遞柜更接近戰略性布局,而非營利性項目,所以具有國資背景的中郵速遞易更有戰略定力;四是在深入社區、提升服務方面,物業已有功能大多局限于安防、設施維護、垃圾清理等,與中郵速遞易合作有望開創物業管理、服務的新局面。
(作者單位: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郵政研究中心)